丹桂飄香、玉露生涼,中秋節如約而至。
“月從今夜滿,秋向此時分”。一輪圓月清輝遍灑,照亮紺青色的天幕,也照進每個人的精神原野,喚醒人們心底對“圓”的期盼與向往。
說到中秋與月,不同的筆觸下常常有相似的畫面與心境。詩詞里寫“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歌詞里唱“家鄉月光深深烙在心上,卻流不出當年淚光”。古往今來的月色既刻印著時光的流變,也承載著人們的感懷。
這個時代里,我們在不停地出發,也在不停地告別。主動地、被動地,總會有一些忙碌或奔波把彼此分隔在了兩端,讓團圓更顯珍貴。
有人說:“我們看著同一個月亮,也就不算天涯各一方。”對于五局廣大建設者而言,無論此刻是否踏上歸途,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是斬不斷的。在工地的中秋夜,炒幾個拿手的家鄉菜、和父母孩子視頻通話、與工友分享家里寄來的月餅,抑或是因作業無法中斷而值守現場與月為伴……即便沒有圍坐一團的推杯換盞,建設者們用屬于自己的方式連接千里之外的溫情,安放了這份團圓的思念。
從工地一隅再望向天南海北,五局故事的一撇一捺里,“團圓”有著更多不同的表達——在風光旖旎的西藏加查,漢族小伙與藏族姑娘因項目建設而相識相愛,互相尊重風俗共度佳節,這是雪域高原上琴瑟和鳴、花開并蒂的團圓;在定點幫扶的甲谷村,一場共話鄉村振興的“壩壩賞月宴”帶來歡聲笑語,這是五局人與村民們心手相連、共謀幸福的團圓;在遠隔重洋的塞爾維亞項目,中外員工攜手制作月餅、分享不同餡料的香甜,這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下文化交融、美美與共的團圓……
“此心安處是吾鄉”。當千姿百態卻同樣真摯的情感將我們編織在一起時,有你有我的地方,就是團圓最美的坐標。
若說中秋的月色照亮的是團圓的溫馨,那么在這家國同慶的時刻,“圓”的意義便在于“小確幸”與“大敘事”的交匯融合,在于從“小家”美滿延展為“大家”圓滿的時代詮釋。這份圓滿,是金秋時節碩果盈枝的圓滿,是歲月靜好萬家燈火的圓滿,更是錦繡山河國泰民安的圓滿。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五局人以實干為筆、初心為墨,于廣袤天地間繪就一幅幅跨越山河、福澤民生的畫卷,將“圓滿”的美好意象變為可感可及的生動實踐。大渡河上游,巴拉水電站全面投產發電,冰川融水化作綠能滾滾而來;祁連山腳下,“引大濟湟”工程竣工投運,大通河水穿越山脈隧洞解湟水流域之“渴”;西部版圖里,雪山連綿共訴西藏一甲子歲月崢嶸,千畝“藏青3000”的金色麥浪涌動在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交織的壯美詩篇上;天山蒼茫見證新疆七十載輝煌蛻變,阿爾塔什的嘈嘈水聲流進駝鈴叮咚與手鼓樂音共譜的歡歌回響里……無數個節點如期達成、無數個工程圓滿收官的時刻,匯聚成了水電五局獻給雙節最深厚的賀禮。
“都說國很大,其實是一個家。”月滿人安,山河無恙,便是我們雙手托舉、日夜奔赴的“圓滿”。
時光的河流繼續奔涌向前,在家國同慶的歡愉里回望,一年的光景已悄然過去四分之三。在2025年的新年賀詞里,習近平總書記情真意切地說:“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溫暖而堅定的話語,給每個人傳遞了信心和力量。
此時此刻,當我們看著同一個月亮,不禁一問:“今年,美好的愿望成真了嗎?既定的目標實現了嗎?”百轉千回、兜兜轉轉的日子總是帶來略有遺憾的答案:一些夜以繼日的忙碌沒有收獲理想的結果,一些奮力推進的項目沒有等到實質的進展,一些技術攻關的執著沒有換來瓶頸的突破……當蜿蜒曲折已成人生之必經,請別忘記:我們依然在向前,而向前就有意義。真正的追夢人,是知道行進之路縱有高山阻隔、江河湍急,仍心懷“圓夢”的信念,選擇堅持,選擇相信,選擇勇敢。一切挑戰終將在時間的沉淀后成為勝利的見證。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窗外更深露重,月亮在紺青色的天幕下好似更亮、更圓。這份“圓”,在天地間早已流轉成最溫柔的意象,包裹著小家燈火可親的安寧,輝映著大國氣象萬千的祥和。它不在觸不可及的遠方,而在每一個篤行者的足跡之中循環往復。
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愿得事事順遂皆可圓。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