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9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在江蘇常州召開了第七屆工程建設行業科技創新大會,會上隆重發布了2025年工程建設十大新技術。公司自主研發的“深厚覆蓋層高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堆石壩智能建設技術及應用”從全國申報的74項最優秀的科技成果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25年工程建設十大新技術。作為工程建設領域權威性技術評選,“十大新技術”是指在工程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具有顛覆性、前沿性、實用性、推廣性,且能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10項重大突破性新技術。
項目重點依托的阿爾塔什水利樞紐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堆石壩工程,壩高164.8米,覆蓋層地基最大厚度為94米,地基覆蓋層與大壩總高度達258.8米,是深厚覆蓋層上建設的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工程主要受“三高兩大一深一緩”幾大難點控制,工程環境具有“冷熱風干涼(年溫差60℃,日溫差20℃,常年干燥大風,蒸發量2200毫米/年)”等惡劣氣候條件,被業界稱為“新疆三峽工程”。與國際國內已建同類工程比較,部分關鍵技術突破現行規范適用范圍,其壩料設計與安全性標準、大壩變形控制措施、深覆蓋層與趾板連接結構設計、抗震技術等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施工極具挑戰性。
在中國電建集團立項課題的資助下,項目瞄準高壩安全建設運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歷經十余年的產學研用深度協同攻關,聚焦壩體變形協調控制、無人駕駛智能筑壩、墊層料攤壓塑型護坡、面板機械化施工及智能養護等面板堆石壩關鍵施工技術難題,通過系統的理論分析、科學試驗、裝備研制和技術研發,成功攻克了深厚覆蓋層條件下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建設的多項世界級難題。項目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獲得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73項、軟件著作權3項、省部級工法54項、省部級QC成果獎25項;出版技術專著2部,發表論文102篇;主編行業標準《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施工規范》,多項創新成果納入規范。項目通過了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和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組織的成果評價,馬洪琪院士、鈕新強院士、張宗亮院士和周創兵院士等組成的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全面創新了面板堆石壩施工技術,有力地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
相關創新成果已在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中得到全面應用,工程于2019年下閘蓄水,2021年首臺機組發電并達正常蓄水位,壩體變形控制好,結構安全,運行良好。工程效益顯著,減少了防洪投入,擴大了灌區面積,改善了生態,解決了南疆三地州電力短缺問題,意義重大。該工程入選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績”項目,多次獲評“全國有影響力十大水利工程”。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等一批現代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解決了葉爾羌河千年水患,沿岸240萬百姓受益。
項目成果推廣應用于安徽績溪、河南五岳、重慶云陽、浙江天臺、玉龍喀什等面板堆石壩工程和庫爾干、奧依昂額孜、金溝河紅山水庫、博斯阿木水庫、拜城溫泉水庫、莫莫克水利樞紐等心墻堆石壩工程,顯著提升了工程施工質量,有效推動了堆石壩施工的智能化協同作業模式落地,加快了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進程,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顯著。實踐證明,項目研究實現了施工技術的重大突破,將為后續大型面板堆石壩工程的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為國家高壩安全建設與水資源保障戰略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前景。
據悉,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組織開展“行業十大新技術”的遴選及發布活動,旨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顛覆性和前沿性技術創新與應用,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培育和發展行業新質生產力。近年來,公司積極響應“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時代要求,堅守科技含量高的創新內核、鍛造品質效益高的工程標桿、構建資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體系、踐行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堅持推進重大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