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這座以“泉”為魂的城市里,一場關乎千年水脈的變革正在地下悄然發生。水電五局的建設者們用匠心與汗水,在這片齊魯大地的施工版圖上,用腳步丈量城市的經脈,用汗水澆筑工程的筋骨,編織著城市的地下“毛細血管”,為城市注入新生。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用雙手書寫著各自的詩篇,用行動詮釋著心中的責任。讓我們走近三位不同崗位的守護者,感受他們如何用專業與擔當,重塑這座泉城的“水基因”。
強登禮:生產管理的“定盤星”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照亮工地時,強登禮就已經出現在現場。他仔細檢查每一處施工區域,從施工設備的運行狀況到施工人員的操作規范,事無巨細。作為水電五局濟南市大明湖排水分區工程三工區項目部生產管理部主任,自項目開工以來,他始終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管理能力,為項目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還記得在一次建筑小區管線施工過程中,項目遇到了地下管線錯綜復雜的難題,如果不小心損壞了管線,不僅會影響工程進度,還可能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強登禮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全力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勘查,與大家一起研究解決方案,經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了一套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過程中,他始終堅守在現場,密切關注施工進展,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最終經過幾天幾夜的奮戰,成功避開了地下管線,順利完成了施工任務。
正是憑借著這種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勇于擔當的精神,強登禮成為了項目部生產管理的“定盤星”。在他的帶領下,生產管理部全體成員齊心協力,為項目的順利推進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王德鑫:安全監察的“守護者”
王德鑫,安全監察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但他卻肩負著保障項目施工安全的重大責任。在他心中,安全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懈怠。
每天,王德鑫都會穿梭在各個施工區域,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細致的安全檢查。他的眼睛如同“火眼金睛”,不放過任何一個安全隱患。從安全帽的佩戴是否規范,到施工設備的安全防護措施是否到位,他都逐一檢查。一旦發現問題,他會立即要求施工人員進行整改,并跟蹤整改情況,確保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安全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一個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王德鑫經常這樣提醒身邊的同事。為了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他會時常組織各隊伍施工人員開展各類安全培訓和教育活動,通過案例分析、現場演示等方式,讓施工人員深刻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在他的努力下,項目部的安全文化氛圍日益濃厚,現場人員的安全意識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在一次安全檢查中,王德鑫發現一臺起重機的鋼絲繩存在磨損嚴重的情況。如果不及時更換,極有可能在吊運過程中發生斷裂,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他立即要求停止使用該起重機,并通知維修人員及時進行更換。然而,維修人員表示更換鋼絲繩需要一定的時間,可能會影響工程進度。面對這種情況,王德鑫沒有絲毫猶豫,他堅定地說:“進度固然重要,但安全更重要,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能為了趕進度而忽視安全,工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的堅持下,維修人員最終對鋼絲繩進行了更換,消除了安全隱患。
有了這樣認真負責的安全監察人員,項目部的施工安全仿佛有了堅實的保障,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每一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成為了項目安全監察的“守護者”。
李樹生:項目司機的“暖心輪”
在項目部的停車場,總能看到司機李樹生忙碌的身影。他不僅是項目部的“活地圖”,更是大家心目中的“暖心大哥”。每天出車前,他會仔細檢查車況;遇到夜間特殊情況下的出車任務,他也總是搶著干;深夜里,經常能看到他很晚才歸來的身影。
“畢竟我是黨員嘛,雖然我的崗位很普通,但普通崗位一樣能給同志們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他是項目部的一名司機,也是一名有著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還是一名曾經為國效力的退伍軍人。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李樹生還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軍人的敬業精神。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緊急任務,需要司機隨時待命。每當這個時候,李樹生經常第一個站出來,主動承擔起出車任務。他還非常關心同事們的生活,在工作之余,他經常與同事們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并盡力幫助他們解決。他的熱心和善良,也讓同事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溫暖。
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司機,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就像項目部的“暖心輪”,默默地轉動著,為項目工程的順利進行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三位建設者,僅僅是濟南項目所有建設者的一個縮影,他們就像工程中的一個個關鍵齒輪,緊密咬合,推動著整個項目穩步向前。強登禮的精準調度為王德鑫的安全管理創造了條件,李樹生的后勤保障又讓強登禮前方生產任務沒有后顧之憂,項目所有員工都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著同樣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用雙手為泉城描繪著新的水系藍圖,把汗水與匠心刻進這座城市發展的年輪里,這是新時代建設者的風采,這是匠心筑夢的動人篇章。
【打印】 【關閉】 |